显示方式: BG视讯
优先出版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为了明确多花黑麦草抗旱代谢机制相关的重要通路,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我国南方冬季主要轮作品种“蓝天堂”为研究材料,检测其干旱胁迫的主要代谢产物。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多花黑麦草代谢产物显著变化,通过Agilent ChemiStation软件、NIST2011数据库、SIMCA-P 12.0软件等多种软件和数据库相结合识别分析得到19个重要代谢物,其中衣康酸、牛磺酸、蔗糖、葡萄糖、赖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天冬酰胺、肌醇、1-氨基环丙烷基-1-羧酸10种代谢物浓度显著下调,1氢吲哚、磷酸、果糖、柠檬酸、苹果酸、高丝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肌酐9种代谢物浓度显著上调表达。使用MetaboAnalyst4.0软件进行通路富集,可以得到显著变化的9条通路(P < 0.05): 抗坏血酸和醛糖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三羧酸循环、半乳糖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精氨酸脯氨酸代谢、赖氨酸生物合成、氰基氨基酸代谢。这9条对干旱响应最显著的通路与多花黑麦草抗旱性密切相关。研究明确了多花黑麦草在干旱胁迫下的主要代谢产物,挖掘出与多花黑麦草抗旱相关的重要代谢通路,对探知多花黑麦草的抗旱代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多花黑麦草提供理论依据。
为了明确多花黑麦草抗旱代谢机制相关的重要通路,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我国南方冬季主要轮作品种“蓝天堂”为研究材料,检测其干旱胁迫的主要代谢产物。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多花黑麦草代谢产物显著变化,通过Agilent ChemiStation软件、NIST2011数据库、SIMCA-P 12.0软件等多种软件和数据库相结合识别分析得到19个重要代谢物,其中衣康酸、牛磺酸、蔗糖、葡萄糖、赖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天冬酰胺、肌醇、1-氨基环丙烷基-1-羧酸10种代谢物浓度显著下调,1氢吲哚、磷酸、果糖、柠檬酸、苹果酸、高丝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肌酐9种代谢物浓度显著上调表达。使用MetaboAnalyst4.0软件进行通路富集,可以得到显著变化的9条通路(P < 0.05): 抗坏血酸和醛糖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三羧酸循环、半乳糖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精氨酸脯氨酸代谢、赖氨酸生物合成、氰基氨基酸代谢。这9条对干旱响应最显著的通路与多花黑麦草抗旱性密切相关。研究明确了多花黑麦草在干旱胁迫下的主要代谢产物,挖掘出与多花黑麦草抗旱相关的重要代谢通路,对探知多花黑麦草的抗旱代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多花黑麦草提供理论依据。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 (Monell)是苜蓿的重要害虫,在全国苜蓿主产区危害严重。本研究通过研究苜蓿斑蚜在不同苜蓿品种苗期的取食行为过程、蚜虫胁迫下苜蓿生物量变化,进而分析不同品种上蚜虫数量种群动态。结果表明: 苜蓿斑蚜C波和E1波在甘农4号上总持续时间最长,分别为179.52和27.24 min;E2波总持续时间为29.49 min,显著低于其他4个品种(P < 0.05)。其中,金皇后和皇冠E1波的总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 < 0.05),而E2波的总持续时间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 < 0.05);中苜3号和MF4020的昆虫刺探电位仪(electronic penetration graph),EPG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EPG技术与蚜量比值法评估不同苜蓿品种对蚜虫抗性水平的结果一致,抗性水平由大到小为甘农4号 > 中苜3号 > MF4020 > 金皇后 > 皇冠;生物量测定也表明甘农4号和中苜3号是抗性较高的品种,其适合作为宁夏地区苜蓿抗蚜品种大面积推广。
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 (Monell)是苜蓿的重要害虫,在全国苜蓿主产区危害严重。本研究通过研究苜蓿斑蚜在不同苜蓿品种苗期的取食行为过程、蚜虫胁迫下苜蓿生物量变化,进而分析不同品种上蚜虫数量种群动态。结果表明: 苜蓿斑蚜C波和E1波在甘农4号上总持续时间最长,分别为179.52和27.24 min;E2波总持续时间为29.49 min,显著低于其他4个品种(P < 0.05)。其中,金皇后和皇冠E1波的总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 < 0.05),而E2波的总持续时间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 < 0.05);中苜3号和MF4020的昆虫刺探电位仪(electronic penetration graph),EPG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EPG技术与蚜量比值法评估不同苜蓿品种对蚜虫抗性水平的结果一致,抗性水平由大到小为甘农4号 > 中苜3号 > MF4020 > 金皇后 > 皇冠;生物量测定也表明甘农4号和中苜3号是抗性较高的品种,其适合作为宁夏地区苜蓿抗蚜品种大面积推广。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野生草本花卉因具有独特观赏价值和较强的抗逆性,已成为重要的植物造景材料。本研究采用样线法对平潭野生草本花卉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其开发应用进行研究和评价,旨在筛选适宜于平潭的优良园林绿化材料。结果表明: 1) 野生草本花卉隶属于40科118属143种;2) 生境分布范围广,原生境为滨海沙地、基岩海岸、山坡草地的物种占51.05%,田间路旁、荒地的物种占41.26%;3) 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耐盐碱物种占53.15%,耐干旱和耐贫瘠物种占34.97%,部分耐水湿(11.88%);4) 观赏特性强,其花色、叶色和植株观赏性的评价得分均 ≥ 2;5)筛选获得包括厚藤(Ipomoea pes-caprae)、中华补血草(Limonium sinense)、毛马齿苋(Portulaca pilosa)、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中华小苦荬(Ixeridium chinense)、琉璃繁缕(Anagallis arvensis)等31种与理想种的加权关联度 ≥ 0.8的野生草本花卉,可直接应用到园林配置。
野生草本花卉因具有独特观赏价值和较强的抗逆性,已成为重要的植物造景材料。本研究采用样线法对平潭野生草本花卉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其开发应用进行研究和评价,旨在筛选适宜于平潭的优良园林绿化材料。结果表明: 1) 野生草本花卉隶属于40科118属143种;2) 生境分布范围广,原生境为滨海沙地、基岩海岸、山坡草地的物种占51.05%,田间路旁、荒地的物种占41.26%;3) 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耐盐碱物种占53.15%,耐干旱和耐贫瘠物种占34.97%,部分耐水湿(11.88%);4) 观赏特性强,其花色、叶色和植株观赏性的评价得分均 ≥ 2;5)筛选获得包括厚藤(Ipomoea pes-caprae)、中华补血草(Limonium sinense)、毛马齿苋(Portulaca pilosa)、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中华小苦荬(Ixeridium chinense)、琉璃繁缕(Anagallis arvensis)等31种与理想种的加权关联度 ≥ 0.8的野生草本花卉,可直接应用到园林配置。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为筛选出适宜于玉门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以当地主推品种甘农3号为对照,选取该地区引进种植面积较大的15个品种,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其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指标综合分析,再用极差法对参试品种的适应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二龄和三龄的阿迪娜株高均最高,分别为98.17和90.00 cm,并均显著高于对照(P < 0.05);一龄和三龄鲜干比最低品种分别为标靶和BR4010,均为3.13%,显著低于对照;3年每茬干草产量最高品种是德宝和骑士T,分别为5.83 t·hm–2和5.82 t·hm–2。粗蛋白含量范围在17.26%~20.62%之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范围分别为40.21%~45.64%和30.43%~35.10%,干物质采食率、可消化干物质和相对饲用价值最高品种分别是WL343HQ、康赛和WL363HQ,分别为2.99%、65.20%和147.32。通过对参试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状和营养品质性状分析表明,德宝、骑士T和亮苜2号产量高; WL343HQ、金皇后和WL363HQ营养品质好;德宝、金皇后、WL363HQ和WL343HQ在玉门地区综合表现最好。
为筛选出适宜于玉门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以当地主推品种甘农3号为对照,选取该地区引进种植面积较大的15个品种,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其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指标综合分析,再用极差法对参试品种的适应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二龄和三龄的阿迪娜株高均最高,分别为98.17和90.00 cm,并均显著高于对照(P < 0.05);一龄和三龄鲜干比最低品种分别为标靶和BR4010,均为3.13%,显著低于对照;3年每茬干草产量最高品种是德宝和骑士T,分别为5.83 t·hm–2和5.82 t·hm–2。粗蛋白含量范围在17.26%~20.62%之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范围分别为40.21%~45.64%和30.43%~35.10%,干物质采食率、可消化干物质和相对饲用价值最高品种分别是WL343HQ、康赛和WL363HQ,分别为2.99%、65.20%和147.32。通过对参试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状和营养品质性状分析表明,德宝、骑士T和亮苜2号产量高; WL343HQ、金皇后和WL363HQ营养品质好;德宝、金皇后、WL363HQ和WL343HQ在玉门地区综合表现最好。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为进一步提升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经济附加值和开发利用潜力,本研究以新鲜苜蓿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苜蓿蛋白,首先利用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胃蛋白酶6种蛋白酶对其进行水解,制备苜蓿蛋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发现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水解物的ACE抑制率相对较高,分别为71.48%和69.99%;然后采用复合酶法(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苜蓿蛋白水解,以ACE抑制率和水解度为指标,分别研究复合酶解过程中的温度、时间、pH和复合酶比例等因素对苜蓿蛋白ACE抑制肽制备效果的影响;最后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以ACE抑制率为响应值,选取pH(X1)、温度(X2)、时间(X3)三个变量,设计了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对双酶法水解苜蓿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双酶法水解苜蓿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 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3∶1,水解pH为8.12,酶解温度为60 ℃,酶解时间为6 h,在此条件下水解物的ACE抑制率可达到76.12%。此结果表明苜蓿蛋白具有制备ACE抑制肽的潜力,可以为进一步提高苜蓿的开发利用效率和经济附加值提供参考。
为进一步提升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经济附加值和开发利用潜力,本研究以新鲜苜蓿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苜蓿蛋白,首先利用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胃蛋白酶6种蛋白酶对其进行水解,制备苜蓿蛋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发现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水解物的ACE抑制率相对较高,分别为71.48%和69.99%;然后采用复合酶法(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苜蓿蛋白水解,以ACE抑制率和水解度为指标,分别研究复合酶解过程中的温度、时间、pH和复合酶比例等因素对苜蓿蛋白ACE抑制肽制备效果的影响;最后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以ACE抑制率为响应值,选取pH(X1)、温度(X2)、时间(X3)三个变量,设计了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对双酶法水解苜蓿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双酶法水解苜蓿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 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3∶1,水解pH为8.12,酶解温度为60 ℃,酶解时间为6 h,在此条件下水解物的ACE抑制率可达到76.12%。此结果表明苜蓿蛋白具有制备ACE抑制肽的潜力,可以为进一步提高苜蓿的开发利用效率和经济附加值提供参考。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本研究以张家口市永定河流域上游为研究区域,对张家口市生态保护投入成本进行核算。运用动态核算法对张家口市各区县于“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投入的直接成本进行了核算,运用间接计算法对张家口市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而造成的机会成本进行了核算。计算结果表明,张家口市生态保护的年均直接成本总量为33 014.4万元,年均机会成本总量为259 539.1万元。核算结果可作为张家口市永定河流域跨区域制定生态补偿标准的重要科学依据。
本研究以张家口市永定河流域上游为研究区域,对张家口市生态保护投入成本进行核算。运用动态核算法对张家口市各区县于“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投入的直接成本进行了核算,运用间接计算法对张家口市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而造成的机会成本进行了核算。计算结果表明,张家口市生态保护的年均直接成本总量为33 014.4万元,年均机会成本总量为259 539.1万元。核算结果可作为张家口市永定河流域跨区域制定生态补偿标准的重要科学依据。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虚拟水概念的提出及其方法应用丰富了传统的水资源理论,为保障水资源的供需安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本研究以张家口市为研究区,应用虚拟水理论对张家口市蔬菜产业发展的虚拟水消耗及其流动格局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 1)在2005–2016年期间,张家口市蔬菜产业发展的虚拟水消耗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从4.02亿m3增加到5.95亿m3;蔬菜虚拟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坝上地区高于坝下地区。2)张家口市90%以上的蔬菜虚拟水量流向区外甚至国外,且该比例呈持续增长态势;张家口市蔬菜虚拟水输出量主要集中于坝上地区。研究对于张家口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结构节水、建设节水型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虚拟水概念的提出及其方法应用丰富了传统的水资源理论,为保障水资源的供需安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本研究以张家口市为研究区,应用虚拟水理论对张家口市蔬菜产业发展的虚拟水消耗及其流动格局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 1)在2005–2016年期间,张家口市蔬菜产业发展的虚拟水消耗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从4.02亿m3增加到5.95亿m3;蔬菜虚拟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坝上地区高于坝下地区。2)张家口市90%以上的蔬菜虚拟水量流向区外甚至国外,且该比例呈持续增长态势;张家口市蔬菜虚拟水输出量主要集中于坝上地区。研究对于张家口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结构节水、建设节水型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本文综述了近50年来土地利用强度概念、驱动机制、方法和关键问题的发展演变,将其划分为3个研究分支: 1)基于人口密度计算人类活动强度的研究;2)以传统的投入和产出强度方法为代表的研究,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复种指数、τ因子方法和技术效率方法等;3)以基于物质和能量的社会经济流通机制的土地利用强度概念模型和HANPP (human appropriation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指标为代表的研究。针对土地利用强度研究,呈以下趋势: 人口密度作为衡量土地利用强度的指标逐渐被以物质和能量社会经济流通机制为基础的土地利用强度概念模型所取代;土地利用强度评估方法也由指标构建研究倾向于解决不同自然环境下指标评估比较的关键技术与瓶颈问题,即人为与自然影响的区分;遥感数据和方法在人为活动定量识别研究中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和价值,可以作为土地利用强度评估方法瓶颈的突破点;农、林和草牧业等土地利用类型的强度变化机制研究极不均衡。构建均衡发展的土地利用强度评估机制和指标技术体系成为未来土地利用强度研究的必然趋势。
本文综述了近50年来土地利用强度概念、驱动机制、方法和关键问题的发展演变,将其划分为3个研究分支: 1)基于人口密度计算人类活动强度的研究;2)以传统的投入和产出强度方法为代表的研究,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复种指数、τ因子方法和技术效率方法等;3)以基于物质和能量的社会经济流通机制的土地利用强度概念模型和HANPP (human appropriation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指标为代表的研究。针对土地利用强度研究,呈以下趋势: 人口密度作为衡量土地利用强度的指标逐渐被以物质和能量社会经济流通机制为基础的土地利用强度概念模型所取代;土地利用强度评估方法也由指标构建研究倾向于解决不同自然环境下指标评估比较的关键技术与瓶颈问题,即人为与自然影响的区分;遥感数据和方法在人为活动定量识别研究中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和价值,可以作为土地利用强度评估方法瓶颈的突破点;农、林和草牧业等土地利用类型的强度变化机制研究极不均衡。构建均衡发展的土地利用强度评估机制和指标技术体系成为未来土地利用强度研究的必然趋势。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水资源短缺是限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刚醒约束因子,如何协调发展与水资源可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始终是一个巨大难题。本研究将熵权法与多层次综合模糊评价法相结合,从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4个角度对张家口市水资源承载力现状及时空发展变化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 2017年张家口市水资源承载力较低,大部分地区处于临界承载或超载状态;2005–2017年,张家口市水资源承载力呈小幅上升的态势,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分异性。研究对该地区的城市水资源规划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水资源短缺是限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刚醒约束因子,如何协调发展与水资源可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始终是一个巨大难题。本研究将熵权法与多层次综合模糊评价法相结合,从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4个角度对张家口市水资源承载力现状及时空发展变化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 2017年张家口市水资源承载力较低,大部分地区处于临界承载或超载状态;2005–2017年,张家口市水资源承载力呈小幅上升的态势,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分异性。研究对该地区的城市水资源规划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本研究测定了舍饲条件下207只湖羊公羔0~180日龄的体重及体尺,同时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模型拟合了湖羊公羔0~180日龄生长过程,并分析比较了生长参数及模型估计值,进而探究湖羊的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湖羊公羔从出生到180日龄的体重、体尺呈逐增态势,湖羊公羔0~160日龄处于体重生长高峰期,而体尺的发育呈阶段性,各个时期体尺增长幅度不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湖羊公羔不同日龄阶段体重与体尺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 < 0.01),体重与胸围的相关系数最高,其次为体长、体高和管围。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这3种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湖羊0~180日龄的生长趋势,R2均在0.995以上,通过比较实测体重和模型估算的预测体重,发现Gompertz 模型对湖羊的生长发育规律拟合效果最好。
本研究测定了舍饲条件下207只湖羊公羔0~180日龄的体重及体尺,同时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模型拟合了湖羊公羔0~180日龄生长过程,并分析比较了生长参数及模型估计值,进而探究湖羊的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湖羊公羔从出生到180日龄的体重、体尺呈逐增态势,湖羊公羔0~160日龄处于体重生长高峰期,而体尺的发育呈阶段性,各个时期体尺增长幅度不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湖羊公羔不同日龄阶段体重与体尺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 < 0.01),体重与胸围的相关系数最高,其次为体长、体高和管围。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这3种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湖羊0~180日龄的生长趋势,R2均在0.995以上,通过比较实测体重和模型估算的预测体重,发现Gompertz 模型对湖羊的生长发育规律拟合效果最好。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是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主要的禾谷类作物,该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种植也较为广泛。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区连续种植多年苜蓿会形成土壤干层,并对后茬粮食作物生长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长9年的苜蓿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8年(2012–2019年)的定位试验,研究探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和生长9年的苜蓿地翻耕轮作不同年限春小麦后0 – 300 cm土层土壤水分演变特征,明确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对苜蓿种植年限和后茬春小麦轮作的响应。结果表明,苜蓿种植1年后50 – 110 cm土层水分为14.17%,开始呈现出轻度干燥化现象,110 – 200 cm土层在连续种植3年苜蓿后土壤水分变为12.39%,表现出轻度干燥化现象,200 – 300 cm土层在连续种植3年苜蓿后土壤水分为13.50%,低于凋萎湿度,土壤为重度干燥化。生长9年的苜蓿地翻耕轮作春小麦后,随着轮作年限的延长,土壤干层水分明显恢复,其中50 – 110 cm土层土壤水分在轮作5年后完全恢复,110 – 200 cm土层水分在轮作6年后完全恢复,而200 – 300 cm土层经过连续7年的春小麦轮作后,土壤水分仅为15.11%,依然不能完全恢复。因此,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连续种植多年苜蓿后,应适时与一年生作物轮作以维持雨养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是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主要的禾谷类作物,该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种植也较为广泛。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区连续种植多年苜蓿会形成土壤干层,并对后茬粮食作物生长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长9年的苜蓿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8年(2012–2019年)的定位试验,研究探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和生长9年的苜蓿地翻耕轮作不同年限春小麦后0 – 300 cm土层土壤水分演变特征,明确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对苜蓿种植年限和后茬春小麦轮作的响应。结果表明,苜蓿种植1年后50 – 110 cm土层水分为14.17%,开始呈现出轻度干燥化现象,110 – 200 cm土层在连续种植3年苜蓿后土壤水分变为12.39%,表现出轻度干燥化现象,200 – 300 cm土层在连续种植3年苜蓿后土壤水分为13.50%,低于凋萎湿度,土壤为重度干燥化。生长9年的苜蓿地翻耕轮作春小麦后,随着轮作年限的延长,土壤干层水分明显恢复,其中50 – 110 cm土层土壤水分在轮作5年后完全恢复,110 – 200 cm土层水分在轮作6年后完全恢复,而200 – 300 cm土层经过连续7年的春小麦轮作后,土壤水分仅为15.11%,依然不能完全恢复。因此,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连续种植多年苜蓿后,应适时与一年生作物轮作以维持雨养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对29份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种质资源的23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23个表型性状指标在不同材料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小穗数变异系数最大,为32.92%;主成分分析将23个性状转化为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77.92%,可以代表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成3个类群: 类群Ⅰ为植株高大、小穗量少、叶片较小型;类群Ⅱ为植株低矮、茎秆细、种子轻型;类群Ⅲ为叶片大、小穗量多、种子大且重型。本研究引进的外来种质对丰富我国无芒雀麦种质资源、进一步开展品种选育工作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对29份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种质资源的23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23个表型性状指标在不同材料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小穗数变异系数最大,为32.92%;主成分分析将23个性状转化为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77.92%,可以代表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成3个类群: 类群Ⅰ为植株高大、小穗量少、叶片较小型;类群Ⅱ为植株低矮、茎秆细、种子轻型;类群Ⅲ为叶片大、小穗量多、种子大且重型。本研究引进的外来种质对丰富我国无芒雀麦种质资源、进一步开展品种选育工作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为分析茴香(Foeniculum vulgare)秸秆替代玉米(Zea mays)秸秆对湖羊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微生物区系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本研究选取48只健康无病的湖羊公羔做为试验对象,根据体重相近原则和饲喂日粮分为对照组、50%替代组和100%替代组,每组16只羊,试验共包括14 d过渡期、7 d预饲期和84 d的正试期。试验结束后屠宰采集瘤胃液用以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的测定,采集背最长肌用以肌肉脂肪酸的测定。结果表明: 1)茴香秸秆替代100%玉米秸秆时显著降低了瘤胃中异丁酸的含量(P < 0.05),其他挥发性脂肪酸及乙酸丙酸比差异不显著(P > 0.05),茴香秸秆替代50%玉米秸秆时异丁酸的含量最高;2)茴香秸秆替代100%玉米秸秆时显著降低了瘤胃总菌的数量(P < 0.05),对其他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影响(P > 0.05),而茴香秸秆替代50%玉米秸秆时瘤胃总菌的数量最高;3)茴香秸秆替代50%玉米秸秆时会显著增加肌肉中iso C16:0、iso C18:0、C18:3 n-3和CLA的含量(P < 0.05),而C16:0、C18:0、C18:1 t9\t10\t11、C18:2 n-6t、C20:1、C22:0和SFA(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综上所述,茴香秸秆替代50%玉米秸秆时在对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中效果最优。
为分析茴香(Foeniculum vulgare)秸秆替代玉米(Zea mays)秸秆对湖羊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微生物区系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本研究选取48只健康无病的湖羊公羔做为试验对象,根据体重相近原则和饲喂日粮分为对照组、50%替代组和100%替代组,每组16只羊,试验共包括14 d过渡期、7 d预饲期和84 d的正试期。试验结束后屠宰采集瘤胃液用以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的测定,采集背最长肌用以肌肉脂肪酸的测定。结果表明: 1)茴香秸秆替代100%玉米秸秆时显著降低了瘤胃中异丁酸的含量(P < 0.05),其他挥发性脂肪酸及乙酸丙酸比差异不显著(P > 0.05),茴香秸秆替代50%玉米秸秆时异丁酸的含量最高;2)茴香秸秆替代100%玉米秸秆时显著降低了瘤胃总菌的数量(P < 0.05),对其他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影响(P > 0.05),而茴香秸秆替代50%玉米秸秆时瘤胃总菌的数量最高;3)茴香秸秆替代50%玉米秸秆时会显著增加肌肉中iso C16:0、iso C18:0、C18:3 n-3和CLA的含量(P < 0.05),而C16:0、C18:0、C18:1 t9\t10\t11、C18:2 n-6t、C20:1、C22:0和SFA(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综上所述,茴香秸秆替代50%玉米秸秆时在对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中效果最优。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为探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土壤和植物养分动态变化规律,对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4种不同灌水处理下[W50 (50 mm)、W100 (100 mm)、W150 (150 mm)、W200 (200 mm) ]的春小麦(Puroindoline)成熟期0–40 cm土壤及叶片采集并分析,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土壤、叶片营养元素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显示: 1) 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全磷含量受灌水量影响较小;0–40 cm土层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全磷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无显著变化;2) 春小麦叶片C、N、P含量随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150 mm灌水量下达到最大值;叶片C∶N、C∶P、N∶P比值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根据小麦叶片N∶P < 14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小麦生长主要受N限制;3) 春小麦土壤、叶片养分转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且C∶P对两者养分关系最为敏感。研究结果表明,当灌水量为150 mm时,应适当增施氮肥来增加土壤养分以保证春小麦的高产稳产。
为探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土壤和植物养分动态变化规律,对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4种不同灌水处理下[W50 (50 mm)、W100 (100 mm)、W150 (150 mm)、W200 (200 mm) ]的春小麦(Puroindoline)成熟期0–40 cm土壤及叶片采集并分析,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土壤、叶片营养元素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显示: 1) 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全磷含量受灌水量影响较小;0–40 cm土层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全磷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无显著变化;2) 春小麦叶片C、N、P含量随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150 mm灌水量下达到最大值;叶片C∶N、C∶P、N∶P比值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根据小麦叶片N∶P < 14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小麦生长主要受N限制;3) 春小麦土壤、叶片养分转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且C∶P对两者养分关系最为敏感。研究结果表明,当灌水量为150 mm时,应适当增施氮肥来增加土壤养分以保证春小麦的高产稳产。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为确定适合美洲狼尾草(Pennisetum glaucum)种子更新的发芽率,采用人工梯度老化的方法,对其在45℃、99%相对湿度条件下分别处理0、4、8、12、16、20、24 h,再对梯度老化后的材料进行遗传完整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经人工梯度老化后的美洲狼尾草的发芽率、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bands,PPB)、等位基因数(number of alleles, Na)、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 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Nei' s gene diversity index, H)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 I)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与老化时间负相关;发芽率为68.23%时,除等位基因数以外,其他遗传多样性相关参数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说明美洲狼尾草种子更新的发芽率为68.23%。综上,当美洲狼尾草种子的发芽率为68.23%时就应进行种质资源的更新;gSSR分子标记可以作为探究种子老化对种质资源遗传完整性的影响的检验手段,对于异质种质资源材料,低发芽率不利于种质资源遗传完整性的保持。
为确定适合美洲狼尾草(Pennisetum glaucum)种子更新的发芽率,采用人工梯度老化的方法,对其在45℃、99%相对湿度条件下分别处理0、4、8、12、16、20、24 h,再对梯度老化后的材料进行遗传完整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经人工梯度老化后的美洲狼尾草的发芽率、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bands,PPB)、等位基因数(number of alleles, Na)、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 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Nei' s gene diversity index, H)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 I)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与老化时间负相关;发芽率为68.23%时,除等位基因数以外,其他遗传多样性相关参数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说明美洲狼尾草种子更新的发芽率为68.23%。综上,当美洲狼尾草种子的发芽率为68.23%时就应进行种质资源的更新;gSSR分子标记可以作为探究种子老化对种质资源遗传完整性的影响的检验手段,对于异质种质资源材料,低发芽率不利于种质资源遗传完整性的保持。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为厘清京津冀西北水源涵养区的生态系统格局现状、变化及各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的现状和变化,本文利用1987、2000和2015年3期土地覆被数据,使用土地转移矩阵分析方法对3期的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变化进行分析;使用景观格局指数对京津冀西北水源涵养区整体尺度的19个生态系统类别景观格局和各区县尺度的6大生态系统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主要生态系统变化有农田转变为森林、聚落和草地、湿地转化为农田。其中森林和聚落分别增长4 511.65 (0.56%)、3 4264.81 (42.21%) hm2,草地、农田和湿地下降23 572.20 (2.37%)、8 518.98 (0.47%)、6 747.53 (4.33%) hm2。森林增长和城市化扩张的最终压力转化到草地和湿地上;聚落和农田等人为扩展和演变使得原有的草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被切割和退缩,致使该地区景观格局愈加破碎化和多样化。
为厘清京津冀西北水源涵养区的生态系统格局现状、变化及各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的现状和变化,本文利用1987、2000和2015年3期土地覆被数据,使用土地转移矩阵分析方法对3期的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变化进行分析;使用景观格局指数对京津冀西北水源涵养区整体尺度的19个生态系统类别景观格局和各区县尺度的6大生态系统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主要生态系统变化有农田转变为森林、聚落和草地、湿地转化为农田。其中森林和聚落分别增长4 511.65 (0.56%)、3 4264.81 (42.21%) hm2,草地、农田和湿地下降23 572.20 (2.37%)、8 518.98 (0.47%)、6 747.53 (4.33%) hm2。森林增长和城市化扩张的最终压力转化到草地和湿地上;聚落和农田等人为扩展和演变使得原有的草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被切割和退缩,致使该地区景观格局愈加破碎化和多样化。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中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加氮肥(60 g·m–2)、施加不同浓度梯度硅肥(0、4、8、12 g·m–2)、以及同时施加氮肥硅肥的试验,研究氮硅添加对其生长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氮添加、硅添加以及氮硅同时添加下,披针叶黄华株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单独添加硅肥后,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其单株干重、叶片干重、比叶面积及净光合速率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单独添加氮肥后,其单株干重、叶片干重、比叶面积及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P < 0.05);4)与单独添加氮肥相比,硅氮肥同时添加(NSi1、NSi2、NSi3),均可提高植物的比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5)披针叶黄华的净光合速率与比叶面积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研究发现,氮肥添加抑制披针叶黄华的生长,引起其净光合速率的下降,而添加氮肥的同时添加硅肥,对生长及净光合速率有促进作用。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中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加氮肥(60 g·m–2)、施加不同浓度梯度硅肥(0、4、8、12 g·m–2)、以及同时施加氮肥硅肥的试验,研究氮硅添加对其生长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氮添加、硅添加以及氮硅同时添加下,披针叶黄华株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单独添加硅肥后,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其单株干重、叶片干重、比叶面积及净光合速率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单独添加氮肥后,其单株干重、叶片干重、比叶面积及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P < 0.05);4)与单独添加氮肥相比,硅氮肥同时添加(NSi1、NSi2、NSi3),均可提高植物的比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5)披针叶黄华的净光合速率与比叶面积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研究发现,氮肥添加抑制披针叶黄华的生长,引起其净光合速率的下降,而添加氮肥的同时添加硅肥,对生长及净光合速率有促进作用。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中草药因其天然、低毒、无抗药性及特殊的生物学功能等特性已被应用于饲料行业,随着饲料无抗和养殖减抗政策的实施,中草药作为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有关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中草药添加剂在促进动物生产性能、免疫等方面已经表现出独特的优越性,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主要围绕促生长、促进免疫器官发育等方面。本文综述了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对动物生长及生产性能、畜产品品质、健康及养殖环境的影响,并对其主要生物学功能及相关机理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我国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技术研究、产品研发与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中草药因其天然、低毒、无抗药性及特殊的生物学功能等特性已被应用于饲料行业,随着饲料无抗和养殖减抗政策的实施,中草药作为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有关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中草药添加剂在促进动物生产性能、免疫等方面已经表现出独特的优越性,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主要围绕促生长、促进免疫器官发育等方面。本文综述了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对动物生长及生产性能、畜产品品质、健康及养殖环境的影响,并对其主要生物学功能及相关机理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我国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技术研究、产品研发与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为明确张家口地区风蚀现状,本文利用遥感影像、DEM以及土地利用等数据,结合风蚀预报经验模型,计算了张家口市2005-2015年近10 a风力侵蚀强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1)该市土壤风力侵蚀主要为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2005年轻度面积是11 784.90 km2,占总面积的32.41%,中度侵蚀面积是2 461.93 km2,占总面积6.77%,而2015年仅有轻度侵蚀,其面积为7 322.08 km2,占总面积20.14%,从2005~2015年该区风力侵蚀面积呈下降趋势;2)中度风力侵蚀主要集中分布在康保、张北、尚义等县;3)张家口市风力侵蚀主要集中在坝上地区,该区2005、2010、2015年风蚀面积分别为9 520.47 km2、8 086.85 km2和5 674.71 km2,而坝下地区2005、2010、2015年风蚀面积分别为4 762.36 km2、2 808.34 km2和1 647.37 km2,呈逐渐下降趋势;4)耕地和草地的风蚀面积及其占比均较高,且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均主要以轻度侵蚀为主,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风蚀面积也均呈逐渐减少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张家口市水土流失治理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为明确张家口地区风蚀现状,本文利用遥感影像、DEM以及土地利用等数据,结合风蚀预报经验模型,计算了张家口市2005-2015年近10 a风力侵蚀强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1)该市土壤风力侵蚀主要为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2005年轻度面积是11 784.90 km2,占总面积的32.41%,中度侵蚀面积是2 461.93 km2,占总面积6.77%,而2015年仅有轻度侵蚀,其面积为7 322.08 km2,占总面积20.14%,从2005~2015年该区风力侵蚀面积呈下降趋势;2)中度风力侵蚀主要集中分布在康保、张北、尚义等县;3)张家口市风力侵蚀主要集中在坝上地区,该区2005、2010、2015年风蚀面积分别为9 520.47 km2、8 086.85 km2和5 674.71 km2,而坝下地区2005、2010、2015年风蚀面积分别为4 762.36 km2、2 808.34 km2和1 647.37 km2,呈逐渐下降趋势;4)耕地和草地的风蚀面积及其占比均较高,且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均主要以轻度侵蚀为主,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风蚀面积也均呈逐渐减少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张家口市水土流失治理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降水格局改变的背景下,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影响植物群落组成,导致草原逐渐退化。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 与大多数陆生植物形成菌根共生体,在植物适应各种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揭示极端干旱对AMF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的极端干旱模拟试验平台为研究对象, 利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极端干旱处理下不同生长季节土壤生态系统中AMF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 在所有土壤样品中共鉴定到8属5科的144个OTU,其中球囊霉属(Glomus)在所有处理中均为优势属;2) 与生长季前、中期的极端干旱处理相比,生长季后期的极端干旱处理显著降低了AMF的根系侵染率和根外菌丝密度(P < 0.05);3)极端干旱条件对不同生长季节的AMF物种丰富度没有显著影响,香农-威纳指数在生长季后期极端干旱中显著升高(P = 0.01),同时NMDS和PERMANOVA分析显示AMF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P = 0.022);4) 土壤有机碳、C/N和pH是影响AMF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降水格局改变的背景下,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影响植物群落组成,导致草原逐渐退化。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 与大多数陆生植物形成菌根共生体,在植物适应各种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揭示极端干旱对AMF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的极端干旱模拟试验平台为研究对象, 利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极端干旱处理下不同生长季节土壤生态系统中AMF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 在所有土壤样品中共鉴定到8属5科的144个OTU,其中球囊霉属(Glomus)在所有处理中均为优势属;2) 与生长季前、中期的极端干旱处理相比,生长季后期的极端干旱处理显著降低了AMF的根系侵染率和根外菌丝密度(P < 0.05);3)极端干旱条件对不同生长季节的AMF物种丰富度没有显著影响,香农-威纳指数在生长季后期极端干旱中显著升高(P = 0.01),同时NMDS和PERMANOVA分析显示AMF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P = 0.022);4) 土壤有机碳、C/N和pH是影响AMF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采用水培法研究两个不同耐性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品种‘Commander’(耐镉型)和‘Crossfire Ⅲ’(镉敏感型)在不同处理条件下[CK、50 μmol·L-1 Cd、50 μmol·L-1 Cd+1 mmol·L-1二甲基硫脲(dimethyl thiourea, DMTU)]根系生长、H2O2、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和玉米素(zeatin riboside, ZR)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Cd胁迫下两个高羊茅品种的初生根生长受到抑制,侧根数量显著上升(P < 0.05),IAA和ZR含量显著下降(P < 0.05),根尖伸长区细胞死亡率增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H2O2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Crossfire Ⅲ’变化更明显。DMTU(二甲基硫脲)处理后,H2O2含量与根尖伸长区细胞死亡率降低,IAA含量显著上升(P < 0.05),初生根生长抑制有所缓解,其中‘Crossfire Ⅲ’缓解效果更明显。AUX1基因与IAA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ipt基因与ZR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综上可知,DMTU能够减少植物体内Cd胁迫导致的H2O2积累,降低根尖细胞死亡水平,调节H2O2和激素的平衡,从而减缓Cd 胁迫对植物根系生长的抑制。此外,DMTU对Cd胁迫下两个不同耐性高羊茅品种的缓解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Crossfire Ⅲ’的缓解效果要优于‘Commander’。
采用水培法研究两个不同耐性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品种‘Commander’(耐镉型)和‘Crossfire Ⅲ’(镉敏感型)在不同处理条件下[CK、50 μmol·L-1 Cd、50 μmol·L-1 Cd+1 mmol·L-1二甲基硫脲(dimethyl thiourea, DMTU)]根系生长、H2O2、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和玉米素(zeatin riboside, ZR)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Cd胁迫下两个高羊茅品种的初生根生长受到抑制,侧根数量显著上升(P < 0.05),IAA和ZR含量显著下降(P < 0.05),根尖伸长区细胞死亡率增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H2O2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Crossfire Ⅲ’变化更明显。DMTU(二甲基硫脲)处理后,H2O2含量与根尖伸长区细胞死亡率降低,IAA含量显著上升(P < 0.05),初生根生长抑制有所缓解,其中‘Crossfire Ⅲ’缓解效果更明显。AUX1基因与IAA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ipt基因与ZR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综上可知,DMTU能够减少植物体内Cd胁迫导致的H2O2积累,降低根尖细胞死亡水平,调节H2O2和激素的平衡,从而减缓Cd 胁迫对植物根系生长的抑制。此外,DMTU对Cd胁迫下两个不同耐性高羊茅品种的缓解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Crossfire Ⅲ’的缓解效果要优于‘Commander’。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选取两头带瘘管的20-24月龄安格斯母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采用体外发酵的方法研究不同比例构树与苜蓿混合发酵对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按质量比将试验分为0∶1(DA)、1∶3(D3A1P)、1∶1(D1A1P)、3∶1(D1A3P)、1∶0(DPM)5个处理组。发酵96 h后,收集瘤胃液,进行细菌多样性测序分析。α-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Shannon和Simpon指数无显著差异(P > 0.05);D1A3P、D3A1P、D1A1P组Chao1指数显著高于DA和DPM组(P < 0.05);D1A3P组ACE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 < 0.05)。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优势菌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螺旋体菌门(Spirochaetes)。DA、D1A1P和DPM组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 0.05);D1A3P组变形杆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 0.05);D3A1P组广古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 0.05)。在属水平上,D1A1P组未注释的拟杆菌属(unidentified_ Bacteroidale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 0.05);DPM组苏特拉菌属(Sutterella)和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 0.05)。不同比例苜蓿和构树在门和属水平上改变瘤胃微生物相对丰度。
选取两头带瘘管的20-24月龄安格斯母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采用体外发酵的方法研究不同比例构树与苜蓿混合发酵对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按质量比将试验分为0∶1(DA)、1∶3(D3A1P)、1∶1(D1A1P)、3∶1(D1A3P)、1∶0(DPM)5个处理组。发酵96 h后,收集瘤胃液,进行细菌多样性测序分析。α-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Shannon和Simpon指数无显著差异(P > 0.05);D1A3P、D3A1P、D1A1P组Chao1指数显著高于DA和DPM组(P < 0.05);D1A3P组ACE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 < 0.05)。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优势菌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螺旋体菌门(Spirochaetes)。DA、D1A1P和DPM组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 0.05);D1A3P组变形杆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 0.05);D3A1P组广古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 0.05)。在属水平上,D1A1P组未注释的拟杆菌属(unidentified_ Bacteroidale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 0.05);DPM组苏特拉菌属(Sutterella)和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 0.05)。不同比例苜蓿和构树在门和属水平上改变瘤胃微生物相对丰度。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日益增加的大气氮、磷沉降通过影响生态系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间的平衡而影响其净CO2交换(Net ecosystem CO2 exchange, NEE)和碳源/汇功能,从而反馈于全球气候变化。本研究通过氮、磷添加控制试验,研究其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关键过程和碳源/汇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添加通过促进自养呼吸(Autotrophic respiration, AR)从而促进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 ER),且因其对ER的促进作用大于对生态系统总光合(Gross ecosystem photosynthesis, GEP)的促进作用,综合作用表现出显著促进生态系统的碳排放。此外,单独添加磷对GEP、ER和NEE均无显著影响,但氮、磷同时添加具有比单独添加氮时更低的CO2排放。另外,受季节性干旱的影响,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生态系统均表现为净CO2排放源。综上可知,降水变化和氮沉降共同决定着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的NEE,且干旱化的气候和增加的氮沉降具有导致该地区成为净CO2排放源的潜在可能性。
日益增加的大气氮、磷沉降通过影响生态系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间的平衡而影响其净CO2交换(Net ecosystem CO2 exchange, NEE)和碳源/汇功能,从而反馈于全球气候变化。本研究通过氮、磷添加控制试验,研究其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关键过程和碳源/汇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添加通过促进自养呼吸(Autotrophic respiration, AR)从而促进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 ER),且因其对ER的促进作用大于对生态系统总光合(Gross ecosystem photosynthesis, GEP)的促进作用,综合作用表现出显著促进生态系统的碳排放。此外,单独添加磷对GEP、ER和NEE均无显著影响,但氮、磷同时添加具有比单独添加氮时更低的CO2排放。另外,受季节性干旱的影响,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生态系统均表现为净CO2排放源。综上可知,降水变化和氮沉降共同决定着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的NEE,且干旱化的气候和增加的氮沉降具有导致该地区成为净CO2排放源的潜在可能性。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以盐生植物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为材料,在100.0 mmol·L–1 NaCl+2.0% PEG环境下,研究西北地区3种主要土壤重金属污染物(Cu、Ni、and Pb)对盐生草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其萌发期对不同重金属的耐受程度。结果表明: 与CK(100.0 mmol·L–1 NaCl+2.0% PEG)相比,低浓度Cu2+对盐生草种子萌发有显著(P < 0.05)促进作用,低浓度Ni2+和Pb2+对其萌发无明显影响,但高浓度均产生抑制作用;苗长、干鲜重和根系活力随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升高呈现不同的下降趋势,组织内重金属离子含量在低浓度胁迫下保持较低,高浓度下增加迅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3种不同重金属胁迫下,分别以1.0 mmol·L–1 Cu2+, Ni2+和3.0 mmol·L–1 Pb2+为结点,将各重金属处理溶液聚为两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重金属Cu,Ni处理下,其在发芽势和发芽率上具有最高载荷,重金属Pb处理下,在干重上具有最高载荷。综上所述,在CK环境下,当Cu2+、Ni2+浓度低于1.0 mmol·L–1,Pb2+浓度低于3.0 mmol·L–1时,其对盐生草种子萌发影响较小;发芽势和发芽率可首选为评价盐生草萌发期耐重金属Cu和Ni的重要参数,干重可首选为评价盐生草萌发期耐重金属Pb的重要参数。
以盐生植物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为材料,在100.0 mmol·L–1 NaCl+2.0% PEG环境下,研究西北地区3种主要土壤重金属污染物(Cu、Ni、and Pb)对盐生草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其萌发期对不同重金属的耐受程度。结果表明: 与CK(100.0 mmol·L–1 NaCl+2.0% PEG)相比,低浓度Cu2+对盐生草种子萌发有显著(P < 0.05)促进作用,低浓度Ni2+和Pb2+对其萌发无明显影响,但高浓度均产生抑制作用;苗长、干鲜重和根系活力随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升高呈现不同的下降趋势,组织内重金属离子含量在低浓度胁迫下保持较低,高浓度下增加迅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3种不同重金属胁迫下,分别以1.0 mmol·L–1 Cu2+, Ni2+和3.0 mmol·L–1 Pb2+为结点,将各重金属处理溶液聚为两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重金属Cu,Ni处理下,其在发芽势和发芽率上具有最高载荷,重金属Pb处理下,在干重上具有最高载荷。综上所述,在CK环境下,当Cu2+、Ni2+浓度低于1.0 mmol·L–1,Pb2+浓度低于3.0 mmol·L–1时,其对盐生草种子萌发影响较小;发芽势和发芽率可首选为评价盐生草萌发期耐重金属Cu和Ni的重要参数,干重可首选为评价盐生草萌发期耐重金属Pb的重要参数。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基于采样数据分析,对永定河上游流域浮游植物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结果显示,调查期间研究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226种(含变种和变型),优势种为硅藻门,占藻类总种数的42.03%。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浮游植物丰度最大值出现在夏季,为26.10 × 106 ind·L–1;最小值出现在春季,为13.64 × 106 ind·L–1;浮游植物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夏季为53.06 mg·L–1,最小值出现在秋季,为11.37 mg·L–1。水质评价结合浮游植物生物评价的结果表明17个采样点的水质整体处于中污染状态。因此,永定河上游流域需要加大力度治理洋河、清河流域的点源和面源污染,降低水体中的氮含量,以官厅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保护水库生态系统健康。
基于采样数据分析,对永定河上游流域浮游植物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结果显示,调查期间研究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226种(含变种和变型),优势种为硅藻门,占藻类总种数的42.03%。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浮游植物丰度最大值出现在夏季,为26.10 × 106 ind·L–1;最小值出现在春季,为13.64 × 106 ind·L–1;浮游植物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夏季为53.06 mg·L–1,最小值出现在秋季,为11.37 mg·L–1。水质评价结合浮游植物生物评价的结果表明17个采样点的水质整体处于中污染状态。因此,永定河上游流域需要加大力度治理洋河、清河流域的点源和面源污染,降低水体中的氮含量,以官厅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保护水库生态系统健康。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为揭示藏东南不同下垫面土壤温湿度的特征,论文以西藏芒康县拉乌山为研究对象,采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的10 cm土壤温湿度数据,对植被覆盖(植被区)、砾石 + 植被覆盖(砾石区)的人工草地和裸地(无覆盖)三种下垫面条件下的土壤温湿度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 拉乌山三种下垫面10 cm土壤温度基本上按正弦曲线变化,与太阳辐射趋势较一致,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砾石区土壤温度年较差最大,分别为25.46 ℃和23.38 ℃,植被区土壤温度年较差最小,分别为17.17 ℃和16.65 ℃;砾石区土壤温度日变化呈正弦曲线变化,裸地和植被区在11:00-13:00有轻微的上下波动。2) 季节尺度上,土壤湿度主要受降水年变化的影响,呈“W”形发生周期性波动;日尺度上,砾石区夏秋季峰值出现在午夜和傍晚,植被区和裸地均无明显日变化。3) 非生长季(11月初至4月下旬),砾石区存在不稳定冻结、不稳定消融和日冻融现象,而植被区和裸地冻融过程相对简单;生长季(5月中旬至10月中旬),砾石区土壤温湿度显著大于植被区(P < 0.05),水热条件优于植被区。研究认为藏东南高寒草原地区砾石 + 植被覆盖是一种较理想的调节土壤水热条件的措施,可为草地植被恢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为揭示藏东南不同下垫面土壤温湿度的特征,论文以西藏芒康县拉乌山为研究对象,采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的10 cm土壤温湿度数据,对植被覆盖(植被区)、砾石 + 植被覆盖(砾石区)的人工草地和裸地(无覆盖)三种下垫面条件下的土壤温湿度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 拉乌山三种下垫面10 cm土壤温度基本上按正弦曲线变化,与太阳辐射趋势较一致,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砾石区土壤温度年较差最大,分别为25.46 ℃和23.38 ℃,植被区土壤温度年较差最小,分别为17.17 ℃和16.65 ℃;砾石区土壤温度日变化呈正弦曲线变化,裸地和植被区在11:00-13:00有轻微的上下波动。2) 季节尺度上,土壤湿度主要受降水年变化的影响,呈“W”形发生周期性波动;日尺度上,砾石区夏秋季峰值出现在午夜和傍晚,植被区和裸地均无明显日变化。3) 非生长季(11月初至4月下旬),砾石区存在不稳定冻结、不稳定消融和日冻融现象,而植被区和裸地冻融过程相对简单;生长季(5月中旬至10月中旬),砾石区土壤温湿度显著大于植被区(P < 0.05),水热条件优于植被区。研究认为藏东南高寒草原地区砾石 + 植被覆盖是一种较理想的调节土壤水热条件的措施,可为草地植被恢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本研究采用2012–2016年张家口市各区县数据,运用门槛模型等多种方法,研究种植业产业集聚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012–2016年,张家口市种植业产业聚集对水环境的影响呈现以下特征: 1) 种植业源COD产生量总体呈递减趋势,种植业源氨氮产生量总体呈递增趋势。2) 涿鹿县、康保县、赤城县、张北县、怀来县、沽源县和崇礼县是种植业中度集聚区,蔚县、万全县和下花园区是种植业较低集聚区。3) 种植业产业集聚度在跨越门槛值以前,对种植业源COD产生量有正向影响,跨越门槛值后,有负向影响。种植业产业集聚度对种植业源氨氮产生量有负向影响。4)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研发经费投入对种植业源COD产生量和种植业源氨氮产生量均具有正向影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种植业源COD产生量有负向影响,对种植业源氨氮产生量有正向影响;种植业总产值对种植业源COD产生量有负向影响,对种植业源氨氮产生量有正向影响;化肥施用折纯量对种植业源COD产生量有正向影响,对种植业源氨氮产生量有负向影响。
本研究采用2012–2016年张家口市各区县数据,运用门槛模型等多种方法,研究种植业产业集聚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012–2016年,张家口市种植业产业聚集对水环境的影响呈现以下特征: 1) 种植业源COD产生量总体呈递减趋势,种植业源氨氮产生量总体呈递增趋势。2) 涿鹿县、康保县、赤城县、张北县、怀来县、沽源县和崇礼县是种植业中度集聚区,蔚县、万全县和下花园区是种植业较低集聚区。3) 种植业产业集聚度在跨越门槛值以前,对种植业源COD产生量有正向影响,跨越门槛值后,有负向影响。种植业产业集聚度对种植业源氨氮产生量有负向影响。4)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研发经费投入对种植业源COD产生量和种植业源氨氮产生量均具有正向影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种植业源COD产生量有负向影响,对种植业源氨氮产生量有正向影响;种植业总产值对种植业源COD产生量有负向影响,对种植业源氨氮产生量有正向影响;化肥施用折纯量对种植业源COD产生量有正向影响,对种植业源氨氮产生量有负向影响。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张家口市是“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InVEST年产水模型,估算了张家口市1981~2015年的产水量、水源涵养量,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 张家口市多年平均产水深度为42.51 mm,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深度为18.16 mm;2) 35年来,张家口市产水量呈微弱上升趋势,水源涵养量呈微弱下降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1995年,最低值均出现在1993年;3) 产水深度及水源涵养深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且分布相似,表现为康保、宣化周围区县增加,沽源、蔚县等减少;4) 降水是张家口市产水量、水源涵养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土地利用方式;5) 张家口市多年平均产水量以草地和耕地为主,水源涵养量以草地为主。
张家口市是“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InVEST年产水模型,估算了张家口市1981~2015年的产水量、水源涵养量,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 张家口市多年平均产水深度为42.51 mm,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深度为18.16 mm;2) 35年来,张家口市产水量呈微弱上升趋势,水源涵养量呈微弱下降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1995年,最低值均出现在1993年;3) 产水深度及水源涵养深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且分布相似,表现为康保、宣化周围区县增加,沽源、蔚县等减少;4) 降水是张家口市产水量、水源涵养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土地利用方式;5) 张家口市多年平均产水量以草地和耕地为主,水源涵养量以草地为主。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是植物微生物和农业微生物研究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近三十年的研究中,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内生真菌共生体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从野大麦内生真菌和野大麦内生真菌共生体两个方面进行概述。1)野大麦内生真菌: 包括内生真菌的分布、带菌率、检测及去除方法、生物生理学特性、形态及产碱多样性;2)野大麦内生真菌共生体: 主要包括耐盐、耐旱、耐涝、耐寒、耐老化等非生物胁迫抗性和抗病、抗虫等生物胁迫抗性,以及外源物质对共生体的影响。本文展望了野大麦内生真菌资源的挖掘、提高共生体抗逆的机制(包括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以及利用内生真菌进行禾草与粮饲作物新品种选育;以发挥新共生体、新品种的多种抗逆性优势,以期为盐碱地改良、环境与生态修复等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是植物微生物和农业微生物研究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近三十年的研究中,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内生真菌共生体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从野大麦内生真菌和野大麦内生真菌共生体两个方面进行概述。1)野大麦内生真菌: 包括内生真菌的分布、带菌率、检测及去除方法、生物生理学特性、形态及产碱多样性;2)野大麦内生真菌共生体: 主要包括耐盐、耐旱、耐涝、耐寒、耐老化等非生物胁迫抗性和抗病、抗虫等生物胁迫抗性,以及外源物质对共生体的影响。本文展望了野大麦内生真菌资源的挖掘、提高共生体抗逆的机制(包括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以及利用内生真菌进行禾草与粮饲作物新品种选育;以发挥新共生体、新品种的多种抗逆性优势,以期为盐碱地改良、环境与生态修复等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利用1959–2017年逐月的降水和平均气温数据,计算了张家口地区干旱化定量指标,分析了该地区年均、四季、植被生长期及非植被生长期的干湿状况。结果表明: 1)年均降水量和温度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干旱化趋势加重;2)植被生长期和非植被生长期降水量和温度呈上升趋势,但趋势不显著,植被生长期干旱化趋势加重,非植被生长期干旱化趋势减缓;3)春季和秋季降水量上升趋势不显著,温度显著上升,干旱化趋势加重,而夏季和冬季降水量显著上升,夏季温度显著上升,冬季温度上升不显著,干旱化趋势减缓;4)年均、四季、植被生长期和非植被生长期的降水量、温度、干旱化序列均无明显突变;5)冬季降水量、温度的变化对干旱化趋势影响最大;6)尽管研究区降水量在不同研究时段均呈上升趋势,但是同时段的温度也呈上升趋势,温度升高导致蒸发量增加,完全抵销了降水量增加,以致干旱化程度加剧;由于不同研究时段降水和温度的变化程度不同,干旱化程度在不同研究时段表现也不同。
利用1959–2017年逐月的降水和平均气温数据,计算了张家口地区干旱化定量指标,分析了该地区年均、四季、植被生长期及非植被生长期的干湿状况。结果表明: 1)年均降水量和温度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干旱化趋势加重;2)植被生长期和非植被生长期降水量和温度呈上升趋势,但趋势不显著,植被生长期干旱化趋势加重,非植被生长期干旱化趋势减缓;3)春季和秋季降水量上升趋势不显著,温度显著上升,干旱化趋势加重,而夏季和冬季降水量显著上升,夏季温度显著上升,冬季温度上升不显著,干旱化趋势减缓;4)年均、四季、植被生长期和非植被生长期的降水量、温度、干旱化序列均无明显突变;5)冬季降水量、温度的变化对干旱化趋势影响最大;6)尽管研究区降水量在不同研究时段均呈上升趋势,但是同时段的温度也呈上升趋势,温度升高导致蒸发量增加,完全抵销了降水量增加,以致干旱化程度加剧;由于不同研究时段降水和温度的变化程度不同,干旱化程度在不同研究时段表现也不同。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基于InVEST模型,定量评价张北坝上水源涵养功能,识别水源涵养重要性等级,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为提升张北县水源涵养功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1)张北县水源涵养总量为1.42 × 108 m3,平均深度为33.98 mm,空间分布不均。水源涵养量与降雨量呈正比,与潜在蒸散发呈反比;2)林地的水源涵养能力最强,旱地的水源涵养总量最大;3)水源涵养重要性主要为中等重要,该区域人类活动集中、旱地分布广、水源涵养量低。水源涵养极重要区分布于东部、南部以及中部稀疏的林地和草地;4)张北县水源涵养量和重要性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林地和草地稀疏生长、旱地分布广。建议保留适当旱地规模的基础上,继续实施退耕还草还林工程,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基于InVEST模型,定量评价张北坝上水源涵养功能,识别水源涵养重要性等级,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为提升张北县水源涵养功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1)张北县水源涵养总量为1.42 × 108 m3,平均深度为33.98 mm,空间分布不均。水源涵养量与降雨量呈正比,与潜在蒸散发呈反比;2)林地的水源涵养能力最强,旱地的水源涵养总量最大;3)水源涵养重要性主要为中等重要,该区域人类活动集中、旱地分布广、水源涵养量低。水源涵养极重要区分布于东部、南部以及中部稀疏的林地和草地;4)张北县水源涵养量和重要性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林地和草地稀疏生长、旱地分布广。建议保留适当旱地规模的基础上,继续实施退耕还草还林工程,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张家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张家口水资源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水质与水量的多水源协同配置模型,以综合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以水源可供水量、用户最小需水作为约束条件,在优先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对规划水平年不同频率下水资源进行配置,结果表明2025和2030年多年平均张家口缺水率分别为11.6%和12.5%,在枯水年和特枯年缺水将进一步加大,缺水主要发生在永定河流域。水资源供给以地下水源为主,再生水的供给呈逐渐增加趋势。农业是主要用水大户,且未来农业用水量呈下降趋势。针对未来张家口水资源利用格局,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张家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张家口水资源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水质与水量的多水源协同配置模型,以综合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以水源可供水量、用户最小需水作为约束条件,在优先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对规划水平年不同频率下水资源进行配置,结果表明2025和2030年多年平均张家口缺水率分别为11.6%和12.5%,在枯水年和特枯年缺水将进一步加大,缺水主要发生在永定河流域。水资源供给以地下水源为主,再生水的供给呈逐渐增加趋势。农业是主要用水大户,且未来农业用水量呈下降趋势。针对未来张家口水资源利用格局,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本研究以华北农牧交错带旱地、水浇地、草地和林地等4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0 – 15和15 – 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等营养元素含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1)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水浇地、草地、林地和旱地,而土壤有效钾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水浇地、林地、旱地和草地;水浇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土壤有效钾含量均最高,分别为43.42、2.62、2.86和444.00 g·kg–1。2)不同微量元素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不同,但水浇地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在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均较高,分别达到11.45、15.21、0.59和2.04 mg·kg–1。3)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颗粒组成、pH等基础理化性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均具有显著的影响,水浇地土壤由于其高水肥投入而具有较高的养分含量。研究结果对区域土壤养分科学管理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华北农牧交错带旱地、水浇地、草地和林地等4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0 – 15和15 – 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等营养元素含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1)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水浇地、草地、林地和旱地,而土壤有效钾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水浇地、林地、旱地和草地;水浇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土壤有效钾含量均最高,分别为43.42、2.62、2.86和444.00 g·kg–1。2)不同微量元素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不同,但水浇地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在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均较高,分别达到11.45、15.21、0.59和2.04 mg·kg–1。3)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颗粒组成、pH等基础理化性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均具有显著的影响,水浇地土壤由于其高水肥投入而具有较高的养分含量。研究结果对区域土壤养分科学管理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利用137Cs示踪技术对张家口坝上地区农田防护林对农耕地土壤侵蚀速率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1)农耕地土壤剖面137Cs呈均匀分布,防护林土壤剖面137Cs呈指数型分布;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137Cs面积活度表现为: 沿主风向的防护林(3148.38 ± 228.91 Bq·m–2) > 垂直于主风向的防护林(2548.09 ± 202.56 Bq·m–2) > 农耕地(1687.43 ± 174.99 Bq·m–2),土壤侵蚀速率表现为: 农耕地(4446.04 ± 208.68 t·km–2·a–1) > 垂直于主风向的防护林(2514.56 ± 181.08 t·km–2·a–1) > 沿主风向的防护林(1357.32 ± 301.56 t·km–2·a–1);3)距离防护林越近的区域,农耕地土壤137Cs面积活度越高,土壤侵蚀速率越小,而越靠近农耕地中心部位,土壤137Cs面积活度越低,土壤侵蚀模数越高,这表明防护林成林后在减弱耕地风沙侵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垂直于主风向的防护林土壤137Cs面积活度总体呈由西南向东北降低的趋势,即越靠近沿主风向的防护林,土壤137Cs面积活度越高,土壤侵蚀模数越低;5)沿主风向的防护林土壤137Cs面积活度显著高于垂直于主风向的防护林,这表明沿主风向防护林的土壤侵蚀速率显著低于垂直于主风向的防护林。这些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对我国北方农耕地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显著影响,能够显著减弱农耕地风力侵蚀速率。
利用137Cs示踪技术对张家口坝上地区农田防护林对农耕地土壤侵蚀速率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1)农耕地土壤剖面137Cs呈均匀分布,防护林土壤剖面137Cs呈指数型分布;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137Cs面积活度表现为: 沿主风向的防护林(3148.38 ± 228.91 Bq·m–2) > 垂直于主风向的防护林(2548.09 ± 202.56 Bq·m–2) > 农耕地(1687.43 ± 174.99 Bq·m–2),土壤侵蚀速率表现为: 农耕地(4446.04 ± 208.68 t·km–2·a–1) > 垂直于主风向的防护林(2514.56 ± 181.08 t·km–2·a–1) > 沿主风向的防护林(1357.32 ± 301.56 t·km–2·a–1);3)距离防护林越近的区域,农耕地土壤137Cs面积活度越高,土壤侵蚀速率越小,而越靠近农耕地中心部位,土壤137Cs面积活度越低,土壤侵蚀模数越高,这表明防护林成林后在减弱耕地风沙侵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垂直于主风向的防护林土壤137Cs面积活度总体呈由西南向东北降低的趋势,即越靠近沿主风向的防护林,土壤137Cs面积活度越高,土壤侵蚀模数越低;5)沿主风向的防护林土壤137Cs面积活度显著高于垂直于主风向的防护林,这表明沿主风向防护林的土壤侵蚀速率显著低于垂直于主风向的防护林。这些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对我国北方农耕地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显著影响,能够显著减弱农耕地风力侵蚀速率。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华北土石山区是京津冀地区重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功能区,是维护京津冀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土壤养分涵养能力是影响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土壤微量元素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土地利用类型的强烈影响。为揭示华北土石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影响,本研究以张家口市崇礼区耕地、草地和林地等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不同深度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含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 < 0.05)。耕地土壤有效铁、有效锰含量均显著低于林地和草地,均值分别为10.46和10.94 mg·kg–1;耕地土壤有效锌含量(2.58 mg·kg–1)显著高于林地和草地;耕地土壤有效铜含量(0.67 mg·kg–1)显著高于草地,与林地土壤无显著差异(P > 0.05)。林地和草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呈现一定的表聚性,而耕地0–15和15–30 cm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著低于林地和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但与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对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养分科学管理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华北土石山区是京津冀地区重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功能区,是维护京津冀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土壤养分涵养能力是影响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土壤微量元素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土地利用类型的强烈影响。为揭示华北土石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影响,本研究以张家口市崇礼区耕地、草地和林地等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不同深度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含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 < 0.05)。耕地土壤有效铁、有效锰含量均显著低于林地和草地,均值分别为10.46和10.94 mg·kg–1;耕地土壤有效锌含量(2.58 mg·kg–1)显著高于林地和草地;耕地土壤有效铜含量(0.67 mg·kg–1)显著高于草地,与林地土壤无显著差异(P > 0.05)。林地和草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呈现一定的表聚性,而耕地0–15和15–30 cm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著低于林地和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但与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对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养分科学管理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选取4月龄、体重32.25 kg左右的湖羊公羔54只,根据年龄、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18只,日粮粗蛋白质(CP)水平分别为11.5%、14.0%、16.5%,预试期7 d,正试期63 d,研究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养分消化及血清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11.5% CP组末体重显著低于14.0% CP组及16.5% CP组(P < 0.05),料重比11.5% CP组显著高于16.5% CP组(P < 0.05),干物质采食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14.0% CP与16.5% CP组平均日增重有增加的趋势(0.05 < P < 0.1)。2)16.5% CP组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显著高于11.5% CP组(P < 0.05)。3)14.0% CP组与16.5% CP组氮摄入量显著高于11.5% CP组,各组尿氮排出量差异显著(P < 0.05),16.5% CP组氮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1.5% CP组与14.0% CP组(P < 0.05)。4)血清白蛋白、白球比16.5% CP组显著低于11.5% CP与14.0% CP组(P < 0.05),但球蛋白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 0.05);谷丙转氨酶11.5% CP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 0.05);甘油三酯、总胆固醇16.5% CP组显著低于11.5% CP组(P < 0.05);血清尿素氮各组差异显著(P < 0.05),其他血清指标差异不显著(P > 0.05)。综上所述,14.0% CP组与16.5% CP组显著增加了湖羊的育肥效果,但16.5% CP组降低了氮的利用效率。
选取4月龄、体重32.25 kg左右的湖羊公羔54只,根据年龄、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18只,日粮粗蛋白质(CP)水平分别为11.5%、14.0%、16.5%,预试期7 d,正试期63 d,研究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养分消化及血清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11.5% CP组末体重显著低于14.0% CP组及16.5% CP组(P < 0.05),料重比11.5% CP组显著高于16.5% CP组(P < 0.05),干物质采食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14.0% CP与16.5% CP组平均日增重有增加的趋势(0.05 < P < 0.1)。2)16.5% CP组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显著高于11.5% CP组(P < 0.05)。3)14.0% CP组与16.5% CP组氮摄入量显著高于11.5% CP组,各组尿氮排出量差异显著(P < 0.05),16.5% CP组氮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1.5% CP组与14.0% CP组(P < 0.05)。4)血清白蛋白、白球比16.5% CP组显著低于11.5% CP与14.0% CP组(P < 0.05),但球蛋白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 0.05);谷丙转氨酶11.5% CP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 0.05);甘油三酯、总胆固醇16.5% CP组显著低于11.5% CP组(P < 0.05);血清尿素氮各组差异显著(P < 0.05),其他血清指标差异不显著(P > 0.05)。综上所述,14.0% CP组与16.5% CP组显著增加了湖羊的育肥效果,但16.5% CP组降低了氮的利用效率。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通过施用不同的除草剂混剂,来探索其对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量和杂草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组合的杂草防效均比较好;咪唑乙烟酸单用的苜蓿干重高达1762 kg×hm-2;草除灵单用的苜蓿干重更高,为1897 kg×hm-2;咪唑乙烟酸和苯达松混用的苜蓿干重最高,为2175 kg×hm-2。只施用高效氟吡甲禾灵(CK2),虽然杂草防效较差,但其苜蓿干重也有1882 kg×hm-2。除苯达松外,同种除草剂单剂不同浓度处理的苜蓿产量无显著差异。阿鲁科尔沁旗苜蓿五叶期除草剂的混用组合方案如下,可采用咪唑乙烟酸1050 mL×hm-2 +苯达松1200 mL×hm-2+高效氟吡甲禾灵600 mL×hm-2;草除灵300(或750)mL×hm-2 +高效氟吡甲禾灵600 mL×hm-2;咪唑乙烟酸1050 mL×hm-2 +高效氟吡甲禾灵600 mL×hm-2;如阔叶杂草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密度不高,则可只施用高效氟吡甲禾灵600 mL×hm-2。
通过施用不同的除草剂混剂,来探索其对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量和杂草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组合的杂草防效均比较好;咪唑乙烟酸单用的苜蓿干重高达1762 kg×hm-2;草除灵单用的苜蓿干重更高,为1897 kg×hm-2;咪唑乙烟酸和苯达松混用的苜蓿干重最高,为2175 kg×hm-2。只施用高效氟吡甲禾灵(CK2),虽然杂草防效较差,但其苜蓿干重也有1882 kg×hm-2。除苯达松外,同种除草剂单剂不同浓度处理的苜蓿产量无显著差异。阿鲁科尔沁旗苜蓿五叶期除草剂的混用组合方案如下,可采用咪唑乙烟酸1050 mL×hm-2 +苯达松1200 mL×hm-2+高效氟吡甲禾灵600 mL×hm-2;草除灵300(或750)mL×hm-2 +高效氟吡甲禾灵600 mL×hm-2;咪唑乙烟酸1050 mL×hm-2 +高效氟吡甲禾灵600 mL×hm-2;如阔叶杂草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密度不高,则可只施用高效氟吡甲禾灵600 mL×hm-2。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摘要:
为了明确由笃斯越桔中分离出的Phialocephala菌根真菌的特性,筛选优良菌株。本研究对命名为JUN-1到JUN-7的7株由大兴安岭笃斯越桔根系分离纯化的杜鹃花科菌根真菌Phialocephala的生长特性及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并测定了其溶磷能力、分泌IAA和铁载体的能力。结果表明,这7株菌根真菌都有一定的溶磷、分泌铁载体和分泌IAA的能力。其中,JUN-5的溶磷能力最强,JUN-4次之,这两株真菌的溶磷能力显著高于其他菌株,溶液里磷浓度较CK增加了80-95 mg·L-1。JUN-7分泌IAA能力最强,溶液里IAA浓度较CK增加了57.90 mg·L-1。JUN-4和JUN-6分泌铁载体能力较强,其溶磷圈和菌落半径之比达到2.5倍以上。分析认为JUN-4的溶磷能力和分泌铁载体的综合能力较强,可进一步分析其促生能力和促生机理。该研究结果可为杜鹃花科菌根真菌的开发,提高笃斯越桔栽培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为了明确由笃斯越桔中分离出的Phialocephala菌根真菌的特性,筛选优良菌株。本研究对命名为JUN-1到JUN-7的7株由大兴安岭笃斯越桔根系分离纯化的杜鹃花科菌根真菌Phialocephala的生长特性及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并测定了其溶磷能力、分泌IAA和铁载体的能力。结果表明,这7株菌根真菌都有一定的溶磷、分泌铁载体和分泌IAA的能力。其中,JUN-5的溶磷能力最强,JUN-4次之,这两株真菌的溶磷能力显著高于其他菌株,溶液里磷浓度较CK增加了80-95 mg·L-1。JUN-7分泌IAA能力最强,溶液里IAA浓度较CK增加了57.90 mg·L-1。JUN-4和JUN-6分泌铁载体能力较强,其溶磷圈和菌落半径之比达到2.5倍以上。分析认为JUN-4的溶磷能力和分泌铁载体的综合能力较强,可进一步分析其促生能力和促生机理。该研究结果可为杜鹃花科菌根真菌的开发,提高笃斯越桔栽培水平提供理论依据。